您现在的位置: 方向标英语网 >> 考试英语 >> 英语翻译考试 >> 文章正文
英语搜索:
 
 最新英语            more>>
 推荐英语            more>>
 热门英语            more>>

中/高级口译考试高分技巧

作者:张慧    文章来源:上海新东方    点击数:    更新时间:2009-5-5 【我来说两句

距离中/高级口译考试结束已经有一个多月了,但我仍然记得四月九号成绩出来时候的紧张与兴奋。打开查分短信的那一刻,我激动地都快跳起来,中口206,高口223.5,均达到了新东方老师口中的“高分学员”的要求!去新东方作高分考生登记的时候,那里的兰编辑向我发出了写稿的邀请,让我说一说自己备战中高口的经历与方法。我说有时间一定会写。回去的路上,我又想到了这件事,觉得很有必要将自己的故事写出来,以提供给新东方的各位学员借鉴、参考,同时也算是对于我那段难忘时期的一段回顾与总结吧。
  
 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:我是来自华东师大的一名学生,去年9月到12月读了每星期六的上海新东方学校中口班,今年3月份同时参加了上海市的中高口考试。


中/高口双料高分张慧

        先来说一说中口吧!记得还在读班的时候我就很注重及时复习巩固,所以每周一次一天的课上完回去后,总是会把老师讲的再回头复习一遍,一有空就会练习听力。中口听力练习一般是两本书就够了:一本是中级口译小绿皮,还有是新东方内部编的真题集(大绿皮)。一般先做小绿皮,再做大绿皮。听力很难在短时间内一下子提上去,所以一定要日积月累,长期练习,因此每个星期保持一定的听力量是成功的关键。我们的听力老师是Stella(黄翌),第一节课就向我们提供了很多练习听力的资源,比如新东方论坛、普特英语等等。像小绿皮和大绿皮的听力mp3在论坛上都可以下载到。所以,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这些东西你首先都要备齐。做听力的时候,不要求多,要求精、求效率,也就是说,与其糊里糊涂状态不佳地听很多内容,不如找一个安静的地方(我一般会把电脑搬到图书馆去),静下心来,用考试的状态对待每一次听力练习。否则,你只能是浪费了一段绝好的听力材料。
  
  对于中口的阅读,我主要是利用阅读老师(王欣)交给我们的阅读技巧。中口阅读,对于大部分有四、六级基础的人来说其实一点也不难,前提是你掌握了阅读技巧以及中口文章的主要题型、题材和体裁。这些,老师在课堂上都有讲过(但并不适合高口阅读),感觉比较容易掌握。中口阅读有6篇文章,30道题目,时间只有50分钟,因此对于很多考生来说,阅读时间紧是一个大问题。为了缓解这个问题,新东方的老师们还建议我们先做翻译,再做阅读。因为两段翻译有60分钟时间,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绰绰有余的,因此完全可以在做好翻译的基础上,把多出来的时间“借”给阅读,这样能做到阅读、翻译两不误,否则阅读占用太多时间会导致翻译时慌乱,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。但即使这样,平时练习的时候,还是要注意控制时间,严格要求自己,这样才能在考试的过程中做到胸有成竹。
  
  到中级口译12月份课程结束的时候,靠着几个月的积累,我已经有了相当一段练习基础,对自己在各个部分的优劣势也了然于心了。这时,只要做好定期练习、回顾,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。这时,我又产生了考高口的想法。于是,在接下来的报名中,我就一起连带着报了。报完之后也没什么感觉,心里想着到时候寒假回去再学。为了备战高口,我准备了这样几本书:高级口译听力教程、新东方内部编写的真题集(大橙皮)和高级口译翻译教程。然而,真是不看不知道,高口的难度远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,它比中口的水平上了很大一个台阶。
  
  还是先来讲听力吧!这应该是我最痛苦也最难忘的一段日子。起先,我就想从真题直接切入,所以试着听了真题集上第一份考卷的听力(2001年的),印象特别深,是讲牛津大学的,听下来完全懵了,语速太快了,而且每个空词又太多太难,完全不能适应。而下面的新闻题(news)、talks包括speech,难度都颇大。尤其是新闻题,以前从来没接触过这种题型,加之我又极少关注世界局势,基本没听过英美国家的广播新闻,所以一般五道题我基本只能蒙对1~2题。更不用说后面的note-taking & gap-filling以及大段、大段的句子和短文翻译等高口“特色菜”。我一下子陷入了苦恼,懊悔当时盲目自信,在完全不了解题型的情况下报了高口。某天,我翻看听力笔记的时候看到Stella曾经给我们介绍过的一种“真正可以提高听力的训练方法”,也就是教我们怎么扩充英语记忆的脑容量,主要应对像高口note-taking & gap-filling还有长段翻译这种需要大量记忆的题型。于是,我决定从老师们纷纷推荐的普特英语(www.putclub.org)开始训练我的“听力脑容量”,自从知道这个论坛后我还从没登陆过。根据Stella的建议,我先从special English开始听起(事实证明,我也只能听这个,标准语速新闻实在太快)。向大家推荐一下这个论坛,真的非常好,英美主要电视台、广播台的新闻每天都会更新,下载及其方便,而且版主基本隔天就能公布标准答案。到了论坛上,看到很多人都是用听写的方式把自己听懂的内容传上去给版主修改、评分,有些人基本天天“光顾”论坛,发的帖质量、数量都很高,很受鼓舞,有毅力学英语的真是大有人在。我没有将自己听写的传上去,觉得自己远不如别人,只是在自己的本子上做听写,然后和标准答案比照。从两月份开始,我每天早上先把前一天的东西下载下来(因为答案已经公布,不用等到第二天),然后听写在本子上。我一开始只听写special English的SE1530NEWS,时间为十分钟,但是听写下来一般要花两个小时,先开始是听半句写半句,后面渐渐可以听一句写一句(一定要成句听写,不可听几个词停一下写下来,再听几个词写下来,这样是没有效果的)。开始是很艰难的,也常常灰心,虽然播音员读的很慢很清晰,但是还是有很多专业词汇、人名、地名听不懂。大约过了一个星期之后,感觉听写能力和记忆容量有明显提高,对于近期国际大事也了解了不少。于是开始尝试着听一听标准语速的新闻, 我决定从时间最短的AP News(美联社新闻)开始听起,只有一分钟左右,但其实字数也不少。语速一下子快了很多,其中连读、跳读还有美国式的俚语都让我很头痛。但是每天还是磕磕绊绊地坚持了下来。后来又增加了CNN的新闻。渐渐地,我形成一种规律,先是SE1530NEWS,然后AP News,最后CNN,算下来每天一整个上午都在听听力。经过了将近半个月的练习之后,本子也写满了3本,我再回过头来拿起高口的听力,感觉已经容易很多,语速明显适应了。新闻题这一项明显提高,对于一些新闻专用词、高频词都熟悉了不少,无非也就是那些很热门的国际问题。而对于句子、短文听译的语速也很适应,这时才感觉有所收获。况且,高口中的新闻题语速没有标准语速那么快,所以用普特上的这些听力材料做训练还是很科学的。后面我渐渐地把重点转向高口听力的训练,普特训练也没有停止,SE1530NEWS、AP News、CNN等也还继续听,只不过为了了节省时间,不再听写了,而是每天把它们下载在mp3里作为了解国家大事的新闻听,听懂了就可以,不必强求每个词都听懂。
  
  然后就是攻克阅读。高口的阅读篇幅长、难度大、词汇量要求高,它们基本来自英美主流杂志,比如Economist、News Week、Time、Guardian等等。阅读分为两部分,第二部分阅读为选择题,四篇文章30分钟;第五部分阅读是回答问题,一共十个问题,时间也是30分钟。这些文章的结构不同于中口文章,往往采用议论文、正反论证、深化主题等结构,描述性、叙事性的文章几乎没有,而且时间非常紧。因为我当时总共只有一个月的时间,除去单做听力练习的那些天,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,所以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历年真题上面。每天腾出整段的时间用来做阅读,并且严格控制时间,保持高度集中和紧张状态。对于第二部分,我首先从新东方的口译专区——阅读攻略找了一些材料,搜集关于高口阅读的技巧以及各种常见阅读类型的特征词、写作套路以及解题技巧,比如如何找主题句,如何根据题目在文中定位答案、哪些题目应该先答、哪些“杀手题”应该放在最后,甚至放弃。这部分的阅读由于有点基础,而且选择题总归是做了这么多年,所以问题还不是很大。第五部分的阅读我从来没有在规定时间(30分钟)内做完过,但最多给自己40分钟时间,做不完也停笔不做。然后立即跟答案对照,把答案抄下来,找出自己的与标准答案的差距,并注意总结第五部分答题的一般规律。至于阅读的详解答案,因为大橙皮上仅有答案要点,所以我又从新东方论坛上找了一个详细解答版本,讲解得很全面。其实复习到最后,第五部分仍然是我最害怕的一个部分,因为平时训练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把10道题完完整整做全过,最多只能做6、7道题。这里要给大家一点小建议,就是先做有四道题的那篇,再找另外两篇中你认为比较简单或者话题比较熟悉的一篇做,这样30分钟至少可以做7道题。考试的时候我是抱着能做几道做几道的态度去的,不过很幸运的是,考试那天我竟然全做完了,可能主要还是心态比较好,再加之考试的几篇文章我都有点熟悉,特别是讲好莱坞电影《父辈的旗帜》和《硫磺岛来信》的那篇,因为平时就对电影比较感兴趣,所以对其中的人名、话题都不陌生。反正想要短期内攻克阅读,总结起来就是要“练习——总结——练习”,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,切不可盲目乱做。
  
  翻译我是看得时间最短的一环。几乎是最后一个星期才看,看的内容也不是很多。首先我在翻译教程上

[1] [2] 下一页

已有很多网友发表了看法,点击参与讨论】【对英语不懂,点击提问】【英语论坛】【返回首页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 英语图片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>>